谢邀,看完所有字感觉是一个很宏大的项目,具有魔幻史诗般的背景和世界观,跟读魔戒和冰与火之歌差不多,建议lz可以看看作者是怎么来构筑这个魔幻框架相生相克保证势力平衡的。我觉得从游戏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的产品要不就是宏大到完全虚构出另一个世界并且从上帝的视角出发制定出一套游戏规则让任何一个渺小的个体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和发展路径成为自己潜意识的倒映获取一种成就感,要不就是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并从不同的维度把它延展到极致。前者是发散的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又不会让人觉得离奇得出戏,后者是聚焦的虽然看得到结局但是就是某些特质强link人性让人欲罢不能就要在这个g点爽歪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连接五百强和毕业生的点,初版可以把这个具象化来切,因为500强有成熟的培训体系和职位描述,它容易形成“技能”的标准化kpi解决需求端,但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人不是机器,为什么会有“你很好但是你不符合我们公司文化”这么一说?就是因为除了标准化的技能以外企业还更关注人的个性、性格等一些没有办法量化的主观的东西。到底这个“技能”是定义为会写字(使用笔这种工具)还是能写一手好字(很熟练地使用笔这种工具)甚至写一篇好文章(很熟练地使用笔这种工具进行有一定受众青睐的创作)很难界定。因为不是机器在做也不是人进行机械化运作。第二如果是具象化的技能,比如折一个纸青蛙这样能有清晰的定义的项目,学会折青蛙算不算得到一项技能?如果算,只能折纸青蛙,不能折别的,如果不算,但是你确实又学会了折青蛙。如果是企业只要折青蛙就ok,那万一企业要的是折任何东西的人呢?三是推广的局限。如果企业把它的试题、流程、培训体系给了你,培养出大量差不多的人,几乎一样的答案回答一样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意义何在?四是运营的难度,技能多种多样很难界定,该以什么样的界面或者模块来呈现?该怎样分类?以什么样的方式检索?
不好意思想得有点多有点绕,教育的游戏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但是怎么落地和展现真的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适用的学习方法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这套方法也适合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