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注册个账号过来点赞。
工作时间,花了20几分钟简单写下,估计错别字比较多,见谅。
首先,笔者前段时间有一个互联网饮食的ider,以食材为驱动的高端饮食。
为此,找了不同的人,进行了3周的头脑风暴。
3家本地高端食材提供商的朋友
3个互联网一起玩创业的(阿里、腾讯、今日头条)
2个风投的朋友
3个做传统餐饮的朋友的
1个做海淘及物流的朋友
6个目标用户
虽然项目最后胎死腹中(主要是资本上模式过重、线下的物流存在问题),但在探讨过程中,原先的想法不断被颠覆、完善,很多我们自己觉得很完美,或者找个相应的人就能搞定的问题,往往业内人一眼就能看出致命问题。
同样服务于创业者:
目前36氪偏向咨询,缘创会偏向于找人(忽悠廉价劳动力),实现偏向于进展跟踪。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进行头脑风暴的产品。
个人觉得这个产品形态不应该是个社区。
而应该是一个将线下沙龙线上化的产品(因为周围靠谱的脑袋实在太少),根据我以往头脑风暴的经验,头脑风暴应该是:
1. 只找对的人,简单介绍大体,然后讨论和其对口的专业细节。不扩大,专业化
2. 尽量站在反方观点去攻击ider的提出者,火药味十足的讨论风暴,比一起YY认为前景无限好要更有收获。
3. 讨论应该是一个辩论 -- 思考 -- 再辩论的持续过程。需要至少2-3次以上。双方才会开始互相了解,存异求同,有价值的意见才会复现。
纯线下沙龙最合适,但周围靠谱人少,所以有互联网化的必要。
论坛类中适合结论性知识的沉淀,不适合风暴,噪音太大,实时性低。
线上语音效果不错,但要小规模、有准备,不然噪音很大。
所以个人觉得,头脑风暴类的产品,更应该是个松散的联盟,线上的产品应该是一个风暴准备(找人、过程记录跟踪、结论成果展示等)。
讨论以线下沙龙+线上语音+汇总结果为主。
另外提一些价值补充,比如如果发现瓶颈较多或凑不齐人,经过2-3轮的讨论,基本也可以形成比较专业的报告。
可以以自媒体的形式输出(如36氪、虎嗅、百家、头条)。
以上,肯定也有很多笔者不认同的观点(你看,论坛及评论类 风暴的实时性和讨论性瓶颈出现了)
快超字数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留联系方式,回去再深入的探讨。